有哪些冷门但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「李晟遗体告别仪式视频」
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李晟遗体告别仪式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李晟遗体告别仪式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有哪些冷门但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
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殉职的记者,他的死拯救了清王朝的进一步丧权辱国,他的死同谭嗣同一样壮烈,意义不凡。
他的名字叫沈荩。原名沈克成,1872年生人,籍贯湖南长沙人。
中日甲午战争后,腐朽的清王朝失败局面让不少热血青年预见到了国家的未来,于是出现了一批批救国有志之士,打算以自己的绵薄之力,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,这里面就有沈荩,他同老乡谭嗣同、唐才常一起密谋救国,希冀清王朝可以彻底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情势。
1898年,老乡谭嗣同的百日维新运动彻底失败,谭嗣同作为其中关键性人物,戊戌六君子之一,被慈禧谕令斩头于菜市口,令不少国人唏嘘不已,而后沈荩和唐才常看到了清朝的腐朽,决定逃亡日本,一方面为躲清政府的追查和杀害;一方面以留学之名学习先进的“革命”经验,直到1900年,归国的两人在上海成立革命组织“正气会”(自立会),把组织性质由最初的改良派正式转变为了革命派,警醒了人们对于清王朝政府的希望打算,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。
当年,唐才常谋划的自立军起义运动被提前走漏风声,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兵对该运动成员进行了镇压和绞杀,作为其中关键人物唐才常被捕,首级被悬挂在武昌汉阳城门上方枭首示众。
同年8月,沈荩以“中国国会自立军右军统领”的名义对清王朝发动了起义,但因作战经验不足被清军很快镇压,此起义宣告了失败,而沈荩并没有被捕,而是逃到了清政府的首都“北京”,在那里他利用自己的日语水平,换了身份,成功的当上了《天津日日新报》的一名记者。
沈荩利用自己记者的身份,每日交往的多是北京城里八国联军的洋人们,自己在洋人圈子里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,清朝的贵族们因此也对他趋之若鹜,态度谄媚的奉承于他,所以,沈荩对于得到清廷的信息也是比一般人更加容易。
终于有心的沈荩,在请贵族口里知道了清政府打算同俄国签订《中俄密约》,爱国的沈荩知道这个条约签订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更加丧权辱国,进一步被外国列强蚕食,所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。
《中俄密约》本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,俄国乘火打劫威逼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,其内容是打着“共同防御日本”的幌子,打算谋划当时的东北地区的控制权。
只要中日开战,中国所有的港口均允许俄国兵船驶入,而且中国的黑龙江、吉林允许俄国建造铁路,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,俄国都可以通过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品。
直到1903年,俄国在《中俄密约》的初稿上提出更加无理的要求:俄国在东三省以及内蒙古一带享有路政税权以及领土主权。其司马昭之心,昭然若揭。
这次威逼清廷准备私下签订的条约,就被记者沈荩知道了。
沈荩通过自己经营的人脉,费劲了代价,最终用重金贿赂了当时的清朝政务处大臣王文韶之子,从那里弄到了密约的既定稿,于是把稿子发给了天津报社《新闻西报》,全文刊登了清政府同俄国即将签订的丧权条约,国内其他报社纷纷转载,一时间全国沸腾。
迫于国内的巨大舆论压力,清政府拒绝了签字,《中俄密约》被阻止了,但是沈荩却被好友吴士钊出卖,在北京寓所里被逮捕。
慈禧认为自己颜面尽失,所以对沈荩恨之入骨,谕令沈荩执行死刑,但是当月是光绪生日,不宜执行,便改成了杖毙,把沈荩打的血肉模糊,骨头全碎,最终剩下一口气时还不畏生死的高喊“怎么还不打死我,勒死我吧!”
打至二百余下,血肉飞裂,骨已如粉。
时年31岁。
介绍一个,春秋时期鲁国的权臣,叔孙侨如。
鲁国的政局,长期以来把握在三大家族手里,分别是季孙氏、孟孙氏和叔孙氏。这三大家族的祖先都是鲁桓公,因此被称为“三桓”。三桓之间,既有共同对抗公室(国君)的传统,也有互相争权夺利的一面。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一种平衡,大家都知道界限在哪里,基本上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。三桓内部如此,对于公室亦如此。百余年来,竟然相安无事。
这位叔孙侨如,却是个异类。他是鲁成公时期,叔孙氏的宗主。其父叔孙得臣,在一次战斗中打败狄人,俘虏其首领侨如、虺、豹,为了纪念自己的战功,便以这三个人的名字为三个儿子命名。叔孙得臣去世的时候,侨如只有十几岁,继承了偌大的家业,而且成为鲁国的上卿,堂而皇之地参与朝廷大事。兴许是另外两大家族对于这个小孩缺乏足够的尊重,甚至有可能侵夺他的权利,侨如的心中,逐渐埋下了对季孙氏和孟孙氏的仇恨。当他长大成人,便开始着手向那两大家族报复,甚至于想将那两大家族除去,独揽大权。
打破三角平衡,本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,而且困难重重。侨如却找到了一条捷径。这条捷径,便是与当朝国君鲁成公的母亲穆姜通奸。侨如身长八尺,风度翩翩;穆姜长期守寡,哪里抵挡得住他的猛烈攻势?一来二去,开始或许还只是单纯的肉体享受,不久便动了真情。当侨如向她提出,帮助他除掉季孙行父(季孙氏)和仲孙蔑(孟孙氏),穆姜很爽快地答应了,而且很快付诸行动。
当时,鲁成公应中原盟主晋厉公之约,准备前往鄢陵参加晋楚会战。穆姜借送行之机,向鲁成公提出:驱逐季孙行父和仲孙蔑,将他们的家产全部转封给叔孙侨如。鲁成公哪里敢答应!且不说这件事难以做到,就算做得到,他又何必打破这种平?要知道,三桓专鲁,互相还能制衡。如果变成叔孙氏一股独大,公室还有好日子过吗?
鲁成公不同意,为了防备万一,他带了季孙行父出国,留下仲孙蔑镇守曲阜,监视叔孙侨如。侨如一计不成,又生一计,派使者偷偷去见晋国的权臣郤犨,诬蔑季孙行父和仲孙蔑,说他们经常劝鲁成公脱离晋国,投靠齐国或楚国。并且建议郤犨,趁机将季孙行父抓起来作为人质,以确保鲁成公没有二心。郤犨见鲁国人内部有了矛盾,雄心顿起,想出一个更大胆的计划,想利用叔孙侨如发动政变,杀掉鲁成公,扶持鲁成公的弟弟公子偃为君,彻底控制鲁国。不料事情败露。鲁成公回到鲁国,立即驱逐叔孙侨如,改立其弟叔孙豹为叔孙氏宗主。
叔孙侨如流亡到齐国,日子过得竟然也不差。个中原委,是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正值虎狼之年,一眼便看中了这个鲁国来的阴谋家。两个人很快好得如胶似漆。声孟子一高兴,便向齐灵公提出一个要求:封叔孙侨如为上卿,与国、高二氏平起平坐。
齐灵公大吃一惊。国、高二氏是齐国的传统贵族,历史和齐国一样悠久。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,功勋卓著,都不敢与国、高二氏比肩。现在叔孙侨如这个叛国者,因为把声孟子侍候好了,就妄想超越管仲吗?
没想到,这件事却不是叔孙侨如的主意,而是声孟子想送给他的一个惊喜。证明是,叔孙侨如听到这个消息,当天晚上就出逃到卫国。给声孟子留的书简上,写着“我不可以两次犯同样的错误”云云。
这大概也是一种领悟吧。
到此,大家对李晟遗体告别仪式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李晟遗体告别仪式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
最新发布
-
小猫咪怎么用吹风机快速吹干「吹风机吹2小时救猫可以吗」
2024-12-11 -
祁天道2021年能回归快手直播吗「祁天道被拘账号封禁多久」
2024-12-10 -
如何看待中国相声第一人冯巩也老了,过60大寿四位爱徒仅白凯南到贺「冯巩60岁大寿」
2024-12-10 -
安妮博林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,她是冤枉的吗「情书女主死了」
2024-12-10 -
山航的航班安全度怎样「山航大雪硬核飞行提前抵达」
2024-12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