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/  知识问答  /  为什么湖北新增病例突增14840例?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「江苏基因检测降价了吗」

为什么湖北新增病例突增14840例?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「江苏基因检测降价了吗」

分类:知识问答

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江苏基因检测降价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江苏基因检测降价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
为什么湖北新增病例突增14840例?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

啊呀!现在,实时打开电脑突然发现:新增确诊病例15153人!!相信很多人都会惊讶,怎么突然增加这么多确诊病例?疫情事态更加严重了么?爆发了?控制不住了?NO,NO,NO!恰恰相反,如此这般操作下来,疫情会更快,更好的得到控制!!这让我这个临床医生看到的疫情会提前结束的曙光!

更改了更合理的、快速的诊断标准,患者得到了火线确诊,使得新增病例数激增!

新增病例数激增,这很简单,也是在意料之中的,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以前的诊断,都是靠病毒的核酸的检测确定诊断。

就像当时“吹哨人”现已经牺牲的李文亮医生,自己一直怀疑自己是新冠肺炎,临床医生看着也非常像,为什么怀疑?太特殊的病了,医生看到都会觉得恐怖,窒息,压迫,这是什么病呀,恐怖性的病情急转直下,“大白肺”,窒息,无法呼吸,不管您平时有多健康,多强壮,毫不犹豫击垮你、吞噬你!

可当时,非要等核酸检测结果才能上报疾控中心,李文亮1月10日咳嗽,1月11日发热,1月12日住院,直到2月1日核酸检测才阳性,住院19天才确诊为新冠肺炎!19天呀!19天呀!

2月7日,确诊后的6天,也许是5天(2月6日),“吹哨人”现已经牺牲的李文亮医生,就永远都的离开了我们!他经过了很多次的核酸检测,最后才尘埃落定。他所经历的也是所有患者一直在经历的,导致患者迟迟不能确诊,传染源在街道流动,疫情得不到完全的控制。

其实李文亮医生他一开始不是吗?他从患病那一刻,一开始李文亮医生患的就是新冠肺炎,只不过当时的诊断标准。必须要核酸检测,他才迟迟住院19天才确诊!

而现在在湖北,改变了诊断标准,确诊新冠肺炎,是看症状+CT +血常规等,临床医生,你看着像就是喽!

不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的结果了,这是个大快人心的消息,令人振奋。

医生看到都会觉得恐怖,恐怖性的病情急转直下,“大白肺”,窒息,无法呼吸,不管平时有多健康,多强壮,毫不犹豫击垮你、吞噬你!那好,临床一线医生看到了,好了,就是你了,你就是新冠肺炎,我不用再等迟迟现身的核酸检测阳性了。我说是,就是喽。

打个比方,就像什么,大米好比正常人,黄豆好比新冠肺炎患者,大米和黄豆混在一起。要把大米黄豆分开来,我原来需要用镊子一个个挑挑来,挑完之后放到灯底下看啊,这个是黄豆。

黄豆太多,镊子挑起来太慢。怎么办?我找了个筛子。我用筛子把大米筛出去,把黄豆留下。用最短的时间把黄豆挑出来,使黄豆和大米分开来。

换了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,也就是我换了一种挑豆子的方式,更快的速度,更短的时间,把新冠肺炎的患者挑了出来。使新冠肺炎患者和健康人群迅速分开,就能减少冠肺炎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性,保护人群,避免更多人被感染。

然后武汉又开始了地毯式的排查。注意是地毯式!地毯式!政府工作人员下沉,把所有的发热的患者,有可能的患者都列入到排查手段的,所以确诊病例数才会暴增。

使新冠肺炎的患者和正常人群隔离,才能更有效的减少新增加的病例,集中火力诊治患病的新冠肺炎患者。

不会出现或减少出现:现有患者还没治好,新患病的又跑步跟上来。减少恶性循环,减少新增病例,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荷,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,而不至于把超负荷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击垮,不至于让医疗系统崩溃。

保护一切“大米”(健康人群),最大限度隔离救治“黄豆”(新冠肺炎患者),所以才会出现一夜之间确诊病例暴增。近期确诊病例的激增才会更快的迎来我们期待已久的“拐点”出现!!期待“拐点”!!

我是妇产科的王晓莉医生喜欢我关注+点赞+评论!

今天很多网友都在咨询我这样两个问题,湖北新增的确诊病例突然增多了15111,为什么?很多人说是因为使用了临床诊断病例标准,这又是什么?

首先要解释为什么突然增多?

是患病者多了这么多吗?其实并不是的。

在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)》中,将湖北省与其他地方的确诊办法做出了区别。

在其他省份,我们仍然按照核酸检测阳性的办法确诊,因为这是“金标准”。

“金标准”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诊断办法,但它一定是最准确的办法。因为只有核酸阳性,我们才能有确凿的证据说找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依据,才能最准确的告诉患者是确诊了。

使用核酸检测这样一个“金标准”当然更准确,但是遗憾的是它的检出率仅仅为30%~50%,还要加上试剂的紧缺以及检查的高昂费用,真实的检出率会更低。

在这样一个与疫情斗争的关键时刻,我们绝不能漏诊掉一个病人,特别是在湖北,医疗资源有限,漏诊和确诊所接受的医疗资源也是不一样的,因此,大量的漏诊后果不敢设想的。于是,专家们提出了“临床诊断”的办法,目前来看,不是一个最准确的诊断办法,但是是目前最佳的一种诊断办法。

什么是临床诊断?

在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五版)》中,规定了临床诊断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。

也就是说,临床诊断=疑似病例+影像学特征

疑似病例容易判断,这个临床诊断的难度就在影像学特征上,这里骨科王医生建议所有的患者都做CT检查,胸片筛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已经没有必要。

在这个时候开始启用临床诊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:随着疫情的发展,医生对新冠病毒肺炎胸部CT的认识不断加深,CT诊断的阳性率也是不断提高。

上图总结了新冠病毒CT的典型影像学表现,这是在不断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经验。当我们对CT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,也就是疫情初期,核酸检测一定是优于临床诊断的。

案例分享:

陈某,男,50。发热4天,T:38.2°C,伴干咳、乏力、胸闷;

流行病史:武汉地区,1.16从武汉乘火车返回,聚集性发病;

CT表现特点:1.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样渗出影,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;

1.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、增大,新发左肺病变。

从病变早期到进展期,像这样一种典型的CT表现的疑似病例患者,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确诊,在以前,如果核酸检测是阴性,那么这个病人仍然是疑似病例,这对这个病人是不公平的。

总结:

临床诊断不是“金标准”,不是最准确的诊断办法,但是,一定是这个疫情抗战的关键时期针对湖北省最有利的一个办法。而且,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多,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会不断提高。感谢关注,我是骨科王医生。

谢谢邀请!

今天早晨起来就看到,全国确诊病例数增加15153例,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被吓了一大跳,认为疫情更加严重了?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小伙伴们不用担心、不用焦虑,数量快速增加并不代表疫情的真实发展情况,为什么我这么说呢,来看我对这个数字的分析。

从数据来看,全国确诊病例其中湖北和武汉占了绝大多数,湖北省新增病例数14840例,湖北还是全国疫情最核心最严重的区域,其他省市自治区还是以少数散发病例为主,所以目前除湖北外地区,包括我在的江苏地区都是可控状态,所以大家可以放心。

如果大家都比较关注数字的变化,应该知道这几天全国确诊新增病例数已经从3000+降到了2000+,突然一下子有暴涨到了15000+,可能很多人都懵了。

如果大家观察仔细的话,可以看到新增病例中包括13000+都是“临床诊断病例”,而不是“确诊病例”。不要小看这几个字的变化,这个变化十分重要,而且释放了十分积极的涵义,不是病人数量突然增多了,而是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更加详细更加全面细致了,随着全国各地医疗救援队火速增援,湖北的病人诊疗发生了积极的变化。

随着对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”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加深和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,针对此次疫情的特点,对于病例的诊断增加了“临床诊断”,以方便患者(包括疑似和待诊患者)可以尽早的接受规范的治疗,做到早诊断早治疗,可以有效提高救治的成功率。

针对目前的疫情,目前主要有3中病例的分类:疑似病例、确诊病例和新增加的“临床诊断病例”。

  • 疑似病例:有明确流行病史;符合“发热和/或呼吸道症状”和“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,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”的临床表现。

  • 确诊病例:需要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;或病毒基因测序,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。

  • 临床诊断病例:上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。

看到这里,大家应该就了解了,如果想确诊,就是需要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,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,存在病毒核酸检测“假阴性”的情况,因此为了减少漏诊病例的出现,临床上结合疑似病例(流行病史+临床症状+血象指标)以及胸部CT影像改变,可以“临床诊断病例”来收治病人,大大增加增加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能力,可以大大减少疫情扩散的风险。

我是江苏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,欢迎大家关注我!

到此,大家对江苏基因检测降价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江苏基因检测降价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